•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三农新闻

由农而生为农而行

时间:2013/12/27 11:19:50   作者:编辑:C05   来源:三农经济网   阅读:2048   评论:0
内容摘要:今年是农业部连续第12年开展为农民办实事的年头,共选择了包括宣传服务、科技培训、生产扶持、产销衔接、生活改善五个方面的27件实事。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农业部系统各司局、单位把群众路线的核心内涵进一步融入到...

     今年是农业部连续第12年开展为农民办实事的年头,共选择了包括宣传服务、科技培训、生产扶持、产销衔接、生活改善五个方面的27件实事。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农业部系统各司局、单位把群众路线的核心内涵进一步融入到为农民办实事的实践工作中,为民、务实、求真之风在实事中闪烁显现,实心、实效、实情感动着农民,同时也让农业干部们感悟颇深。

    真心是创新“美丽乡村”建设方式的源泉

    创建1000个“美丽乡村”可以说是农业部27件实事里面最新的一个,负责此项工作的是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将其特点概括为“新”、“大”两点。“美丽乡村”创建,是农业部贯彻十八大精神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为把这件新的实事办好,农业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美丽乡村”是个大概念,涉及部门多,追求的是个综合目标,这个目标体系中包括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唐珂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生活和谐幸福感增强,传统农耕文化得以挖掘、保护和传承。

    为农民办实事需要创新,这来源于对农民的真心。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赵本山提交了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的提案,此后,在一个共同理念的大背景下,农业部科教司与赵本山因“美丽乡村”的建设走到了一起,共同举办了“美丽乡村”快乐行活动。

    6月23日,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和本山传媒共同主办的中国“美丽乡村”快乐行活动,在黑龙江省密山市湖沿村正式启动。该活动以送科技下乡、送文化下乡为主要内容,先后走进黑辽两省的7个村,观众总人数达到6万人次。

    “这是农业部系统第一次利用社会资金开展为农民办实事活动,是办实事方式上的一次重大创新,而这种创新来源于对农民群众的真情实感!”唐珂说。对农民的真心还体现在对民意的尊重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包括“五星一员”评选活动,即科技之星、沼气之星、环保之星、致富之星、文明之星和农民满意的农技员的评选。为尊重民意,对“五星一员”候选人先进行网络投票。“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的魏玉栋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网络总投票数已经超过3700万张,网民非常踊跃。让群众来“品头论足”,一方面可以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另一方面可以让实事更“实”。

    目前,科教司已与相关单位合作,把科技、文化和快乐送到福建、江西、湖南等南方省份,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也开展了对“美丽乡村”的一对一技术帮扶。同时,将组织“美丽乡村”理论研究,总结提炼一批“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模式,并适时向社会推介。

    增效又增收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

    近些年,我国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成绩喜人,但“不尽完美”之处仍然存在,与产前、产中环节相比较,提升产后环节的水平以减少产后损失、保证均衡供应显得更为急迫和重要。这也正是我国从2012年开始启动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的背景,就是从这一年起,农业部把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列为为农民办实事举措之一,农产品加工局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实施。

    所谓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是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定额补助标准,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扶持马铃薯、苹果、柑橘和特色果蔬主产区的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储藏、保鲜、烘干等产地初加工设施。

    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概括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的意义。一是减损增供,可以使农产品产后损失率由以前的15%~30%降至5%~6%。二是增加农民收入。以10吨马铃薯为例,储存之后错季3个月销售,每斤可多挣0.2~0.3元,总增收可达4000~5000元。三是均衡市场供应。四是缩小淡旺季农产品差价。五是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六是提高了农产品加工业的水平。

    好事就要把它做好,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呢?答案是,一切以农民为中心。以农民为中心是制定这一政策的最初理念,所以该项补贴措施针对的是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而不是企业。

    因此,产地初加工设施都是更符合农民特点的“小尺寸”:马铃薯储藏窖的规格分别为10吨、20吨和60吨,果蔬通风库的规格为20吨、50吨,冷库的规格分别为10吨、20吨、50吨和100吨。

    为了确切了解初加工设施建设后的运行情况和效果,农产品加工局会同相关部门于今年1月份对受补助的农民进行了电话回访,电话回访数量按建设主体的3%和设施总量的4%来确定,共559个回访电话。电话内容包括:设施建设情况,补贴是否到手并公示,农民接受培训和设施使用情况等等。

    从今年7月1日起,农产品加工局开始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集中介绍2012年项目县好的做法和经验,每天3篇,一直持续到10月1日,对12个省的157个项目县全部进行了宣传,专题页面总浏览量近10万。

    今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地区由2012年的12个省区扩大到14个省区,实施县市由2012年的157个增加到205个。“有许多省份的农民给我们打电话,希望能被列入项目之中,其实这也是我们的希望!”张天佐说。

    解决垦区职工安居问题是我们的责任

    农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国现代农业的代名词,但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的是,前些年农垦系统的社会事业和民生建设却相对滞后。其中,居住条件差又是农垦职工反映的最难、最直接、最迫切的突出问题。在国家政策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农垦系统开始实施大规模危房改造,被列为农业部为农民办实事之一。为了切实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农垦系统上下高度重视,把危房改造作为垦区民生改善的头等大事,精心编制改造规划和实施方案,多方筹措改造资金,严把工程质量关,有效地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国农垦系统共有1360万人,425万户,户均人口3.2人,被列入危房改造任务的有205万户,占农垦职工总户数的48%。经过近5年的努力,已改造危房163万套(户),其中有130万户农垦职工喜迁新居,还有42万户农垦职工的居住问题需要解决。5年时间里,全国农垦职工人均居住面积由24平方米增加到31平方米,人均增加7平方米,户均增加22.4平方米。

    按现有的危房改造政策,中央财政对每一个危房改造户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其中,东部每户6500元,中部每户7500元,西部每户9000元,地方财政在此基础上为每户配套至1.5万元。

    8月31日,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农垦局干部以及督导组成员来到位于河北省围场县的御道口牧场,这是农垦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次重要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是当地农垦系统危房改造的情况和特困户的住房情况。

    在此之前,为了让有关部委的同志对农垦危房改造有更直观和深切的感受,农垦局还特意邀请了其他部委相关司局的负责同志到江西等垦区考察调研当地的危房改造情况。

    农垦局副局长叶长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以往去农垦调研生产情况,农垦职工会很高兴地把你往地里领,但一说到去家里看看,他们就犹豫了,因为住得实在不怎么好。“住房不仅是一个生存条件,它实际上关乎到农垦职工的尊严。”叶长冮对此感悟颇深。

    随着农垦系统危房改造的不断推进,改造的难点和重点慢慢集中到垦区特困户。今年,农垦局把解决农垦特困户住房问题列为危房改造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垦特困户,主要是指家庭收入较低、生活较困难,按现有危房改造政策难以负担自身住房改造费用的特殊群体,基本属于当地低保对象。据初步统计,在农垦系统205万危房户中,特困职工有14万户,只有解决好这14万特困户的住房问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垦职工安居。为此,在危房改造开展5年后,农垦局及时把工作关注点转移到了特困职工群体,加大了政策研究和协调力度。目前,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国土资源部五部委正在起草关于解决农垦特困职工住房困难的意见。雪中送炭,尤见民情。

    “解决垦区职工安居问题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会继续努力,全面完成农垦危房改造任务,让广大农垦职工生活得更舒心。”叶长冮说。

 


 

 

★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 消费者投诉请留下联系方式,保证内容所述真实性★
★ 转载文章以及消费者投诉内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 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如对文章有异议请联系QQ:358914200处理★
★ 新闻纠错:010-52870116★
相关评论
农民日报数字报 法制焦点调查 中国农业信息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网 农业部 诚信网站 中国农业部 农业信息

中国三农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监督电话:010-52870116

传真电话:010-58126706 新闻纠错邮箱:shensu12315@126.com QQ:358914200

京ICP备050683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