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科教文卫

推进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时间:2014/12/11 13:06:28   作者:编辑:03   来源:三农经济网   阅读:7110   评论:0
内容摘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持续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服务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香坊区教育局一直坚持“推动教育均衡、丰富教育内涵、提升教育品质、打造教育强区”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稳步推进教育快速发展。在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持续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服务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香坊区教育局一直坚持“推动教育均衡、丰富教育内涵、提升教育品质、打造教育强区”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稳步推进教育快速发展。在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也日益显现。概括起来说,香坊区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着两大问题:

    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务必大力发展优质教育,打造数量充足的优质学校;

    二是学校之间及城乡之间存在着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优质教育的同时,必须努力扩大优质教育的覆盖面,从整体上提高香坊教育的发展水平,进而实现优质均衡的目标。

    为了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和积极地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09年伊始,我们提出了“名校领办集团化”办学的工作思路。实施“名校领办集团化”办学策略,其目的在于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推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化发展;充分调动更多学校和社会各界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中小学的整体办学效益和水平;发挥优秀骨干教师更大作用,加快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满足更多的人民群众“上好学”的强烈需求,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实现教育的公平。

    一、资源整合

    形成初步均衡的办学格局

    为了保证名校领办集团化办学策略的顺利实施,区教育局先后组织召开了 “集团化”办学研讨会,对区域实施“集团化办学”的运作模式、存在的困难及解决策略进行深入地研讨;派考察组实地考察了北京、杭州地区的集团化办学经验。考察结束后,结合香坊区实际情况,制定了《香坊区开展“集团化”办学工作实施方案》,本着量质并举、深化改革、均衡普及、因地制宜的原则,分资源整合、构建“集团化”办学的管理模式两个阶段,在我区初步组建教育集团进行试点。

    为了改变过去学校布局过于集中或者过于分散,造成了资源浪费的局面,香坊区教育局先将一些薄弱学校进行了撤并。合并、停招小学5所、中学6所,在区域内形成了各类资源配置相对平衡的办学格局。

    二、多样并举

    丰富集团化办学模式

    “集团化办学”作为区教育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特色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2009年初起至2011年底为起步阶段,即名校领办农小试点阶段,先后创办了公滨小学与光明小学教育集团和王兆新村小学与原朝阳乡第三小学教育集团;第二阶段从2012年初至2012年底为集团化办学模式发展阶段,先后摸索和推广了“名校领办农校小”、“幼小衔接”等六种集团化办学模式并召开了全区集团化办学表彰奖励大会;第三阶段从2013年初至今,为集团化办学深化发展阶段。根据大力实施集团化办学,助推城乡一体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整体工作思路,我区小学又新近组建了香坊二小与电碳小学教育集团。几年中,区教育局采取多样并举,分类推进的工作措施使我区集团化办学工作从点到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区小学共成立五种合作模式的七个教育集团或合作体,参与学校和幼儿园40余所,初步形成了点面结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三、分类推进

    促进集团学校科学发展

    为使集团化办学取得实效,香坊区教育局对已经确定下来的“五种模式”的七个集团采取了分层管理、分类推进的工作措施,通过常规视导和专项视导,针对不同合作模式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管理和推进。

    1.总结经验,促进“名校领办村小”深化发展

    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基础教育发展的难点在农村。为加快提高农村教育发展水平,我区采取以城带乡的发展思路,运用“名校+村小”的办学模式组建城乡集团学校,力图通过城乡集团化办学,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保障农村教育稳步、快速发展。具体组建方式为:城区名校为集团学校总校,乡镇学校成为集团分校。总校和分校之间人、财、物及教育管理、科研、文化等方面都采用一体化管理。城区总校负责向农村分校输出资金、管理、师资、课程、科研和信息等方面资源,帮助分校建立常规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带动和促进农村分校快步发展。

    我们将城市的名优学校王兆新村小学、公滨小学分别与朝阳乡的朝阳三校、幸福乡的光明小学组建了城乡一体化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化办学,使农村分校有效缩短了发展周期,学校建设、教师面貌、教育管理、教学质量、教学与科研都有了较大改进。自2009年开始,王兆新村小学经过五年多的不懈努力,依托王兆新村小学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机制,较雄厚的师资及办学条件优势,带动原朝阳三小的办学水平迈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在学校管理、办学条件、师资配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为该地区学生提供等同于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初步形成以该分校为核心的“区域性名校。分校创办以来,王兆新村小学总校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连续五年筹措资金对分校进行校舍翻修、扩建,设备更新和教育教学基础设设施添置、主校区先后选派近30名优秀教师支援分校教学。分校的硬件设施和基础条件已经达到城市小学的基本标准,良好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与条件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提了坚实的供物质基础与保障。香坊区幸福乡光明小学校原有办学条件十分艰苦。香坊区教育局开展了名校领办集团化办学后,将幸福乡光明小学校作为公滨小学的分校区,组建了公滨小学城乡一体化教育集团。教育集团组成后,共投入约50万元对校舍进行维修和改造,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在教学管理上,主校区和分校区采取一体化管理,公滨小学派一名副校长负责光明校区全面工作,主校区先后选派近50名优秀教师、担任光明校区的班主任及各学科的教学工作,实现了支教经历的同时,开齐开满所有课程,同时与主校区同步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真正让农村小学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公滨小学、王兆新村小学在集团化办学的进程中,通过输出教育品牌、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干部和优秀教师等,采取“名校+农校”的办学模式进行集团化办学。在取得良好效果之后,区教育局更是加强了对这两所学校集团化办学经验的积累总结,促使其从办学理念到理论认识直至办学实践的相对统一,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集团化办学经验成果。公滨小学光明校区在管理上努力探求统分式条块交叉管理模式,遵循“党政统一集中领导,校区条块交叉管理,教育教学同步规划,师资队伍合理流动,资源成果共创共享,强本协作特色发展”的总体管理原则,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责任意识、找准学生发展的立足点、改变家长观念、形成家校合力等几方面入手,并将其做为探索“名校领办村小”办学模式的突破口。王兆新村小学与分校实现了 “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具体体现为“三个统一”和“三个共享”和“两个优先”。即统一的管理制度,统一培训体制,统一的教师待遇。三个共享为:教育资源共享,师资力量共享,师生发展机遇共享。两个优先为:评优、评职优先考虑。这些做法,极大地推动了集团内部学校的共同发展。

    两所学校名校引领集团化办学成效显著,一是生源全部回归,公滨小学光明校区原有在校学生19人,现有学生人数增加至130多名。王兆新村小学分校原有在校学生98人,现有学生数增加至230多人。二是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城乡教师流动,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促进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村小教师安心工作,城市教师乐于奉献,集团总校先后选派近80名优秀教师、担任农村校区的班主任及各学科的教学工作,真正让农村小学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三是教学质量提升成效显著。通过集团化办学,原来的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达到了集团学校内的平均水平。四是名校引领辐射作用显著。通过开展名校领办集团化办学工作,充分发挥了强校在品牌、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干部和优秀教师、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辐射作用,带动了农村学校共同发展,迅速提高了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2.促进均衡,开启“名校领办薄弱学校”模式

    为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切实有效地消除薄弱学校。我们通过“名校+弱校”的办学模式组建集团学校,香坊第二小学领办电碳学校建立“香电教育集团”,力图通过名校的资源优势和管理优势,促进弱校尽快转化,迅速缩小校际间的发展差距。城区名校与薄弱学校结成战略同盟。采取“优质学校+潜力学校”的方式,实行管理互通、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捆绑考核等方式,带动薄弱学校的快速发展。

    3.课题引领,促进“幼小衔接”模式稳步发展

    针对 “幼小衔接”校、园间的差异,区教育局引导学校采取课题牵动的方式,潜心研究儿童后续学习成长的规律和方法,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工农兵小学与王兆幼儿园建立的“幼小衔接”教育集团确立了三年课题研究规划,工农兵小学以《习惯养成中的“幼小”衔接实践研究》为题申报了“十二五”省级重点课题,重点研究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尽快适应小学一年级的学习生活,真正实现双向对接,从而顺利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目前,校、园间已经成立了集团化办学的组织机构,拟定了研究方案和规划,并开展了多次教师、学生层面的互动交流活动。朝鲜小学与其附属幼儿园充分利用民族教育的优势,在民族礼仪、民族传统教育等方面采取统一筹划,整体实施的工作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4.关注“小初衔接”,探索中小学共同发展新模式

    香和小学和46中学作为“小初衔接”集团化办学模式的代表,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两校间领导通过召开交流会,在办学思路上形成了共识,即充分利用各自的艺体教育团队的优势,形成两所学校共有的办学特色——艺体特色,并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


    为丰富学生课内外活动,借助46中教育资源,香和小学组织学生定期到46中学乡村少年宫参观学习,学生们不仅参观了46中学的校园文化,而且还亲自体验了一些科技小发明等。香和小学由于条件限制冬季没有浇冰场,自从实现两校的集团化办学以来,香和小学利用每周五下午的时间,组织学生到46中学上冰上课,使小学生得到了初中教育资源的惠及。

    5、优势互补,发挥“区域教学管理协作体”的联动作用

    关于“区域教学管理协作体”主要针对教学管理层面,将区域内所有小学划分为多个联合体,每个联合体中既有大校、名校,又有中等规模的学校和薄弱学校,协作体通过集团管理的方式协调校际之间相互观摩,交流管理经验等措施,促进了不同类别间学校的共同提高。

    中国三农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三农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三农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三农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三农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邮箱:shensu12315@126.com  

相关评论
农民日报数字报 法制焦点调查 中国农业信息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网 农业部 诚信网站 中国农业部 农业信息

中国三农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监督电话:010-52870116

传真电话:010-58126706 新闻纠错邮箱:shensu12315@126.com QQ:358914200

京ICP备050683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