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特产资讯

山西苯胺泄漏事件 道歉不足以回应民众质疑

时间:2013/2/3 22:50:24   作者:编辑:C05   来源:新华网   阅读:7257   评论:0
内容摘要:面对媒体事隔5日才上报的质疑,面对公众对饮用水是否安全的担心,面对污染面是否会扩散到更大范围的焦虑,山西苯胺泄露事发地政府相关部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言论,被网友认为是狡辩,并引发专家学者以及媒体公众进一步地指责。而山西长治官方在就苯胺泄漏事故道歉时,连用3个“没想到”,...

 面对媒体事隔5日才上报的质疑,面对公众对饮用水是否安全的担心,面对污染面是否会扩散到更大范围的焦虑,山西苯胺泄露事发地政府相关部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言论,被网友认为是狡辩,并引发专家学者以及媒体公众进一步地指责。

而山西长治官方在就苯胺泄漏事故道歉时,连用3个“没想到”,再次暴漏出当地有关部门对相关政策法规的生疏和不了解,对民众生存健康的漠视。这使得民众的愤怒更加激烈,对其的批评更加严厉。

饮水问题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存健康,发生如此恶性的泄漏事故却事隔5日才向省里通报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当地政府的形象,当地政府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却表示并未迟报,都是按照相关规定作出的处理。这样的表态本身就是对相关政策法规的违背。据20123月山西通过的《山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第三十条规定:较大以上和暂时无法判明等级的突发事件发生后,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报告,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两小时内报告省人民政府。以制度规定为借口来进行舆情应对,非但无法缓释舆论压力,反而是在借制度规定推卸责任,会使民众因为认为当地政府对事故严重性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更会引起舆论的指责。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山西省数天内发生的第二起瞒报迟报事故。20121225,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南吕梁山隧道发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5人受伤。经事后认定是一起被严重瞒报的责任事故。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近日刚刚就山西临汾隧道爆炸等4起事故发出通报,要求加大对瞒报事故行为的查处、打击和惩治力度,从严从重处罚瞒报事故的单位和人员,以儆效尤,就发生了长治苯胺泄漏事故再次迟报的事件,严重影响了事故的善后处理。

面对突发重大事故,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及时上报,这不仅能为解决事故赢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还能及时有效避免事故进一步恶化严重。在社会化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如此重大的事件很难瞒天过海,既然如此不如尊重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及时通过媒体或其他渠道进行信息公开通报,以避免民众恐慌。

面对媒体对污染严重性以及是否会产生更大范围波及的质疑,仅仅单纯的道歉并不足以回答民众的疑问。而是应该及时客观真实的通报事故真相,详细介绍政府目前所做的工作以及未来要采取的措施,以避免舆论进一步的压力,挽回其公信力。

5日下午,河北邯郸市突发大面积停水,引发市民抢水储水风潮,很多商店矿泉水被抢购一空,价格随之上涨,引发市民焦虑和惶恐。直到5日晚间邯郸市政府才通报称,邯郸市接山西省有关部门通报,漳河上游浊漳河山西境内发生了事故性污染物排放……如能在停水之时及时公布停水的大致时间段和停水范围。通报污染情况后及时通报每日水质检测情况也可缓解市民的不安。

除邯郸之外,苯胺外泄事故经媒体报道后,网络上有传言也影响到了山西、河北、河南多地民众抢购饮用水,如果各地政府能及时通过官方途径公布各地受到影响的情况,以及所采取的预案措施,不仅可以极大地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市民恐慌、商品抢购,还能化危机为机遇,树立起政府在危急关头良好负责的正面形象。

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特约研究员 吴非

【相关链接】

    苯胺,是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为氨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它无色油状液体,熔点-6.3℃,沸点184℃,相对密度1.02(20/4℃),相对分子量93.128,加热到370℃分解。易溶于乙醇、乙M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暴露于空气中或日光下变为棕色。可用水蒸气蒸馏,蒸馏时加入少量锌粉以防氧化。苯胺是染料工业中最重要的中间体之一,在农药工业中用于生产许多杀虫剂、杀菌剂,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中间体。

    苯胺的健康危害:苯胺主要会引起溶血性贫血和肝、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肾损害。易经由皮肤吸收。急性中毒:患者指端、口唇、耳廓紫绀,有呕吐、头晕、头痛、精神恍惚、恶心、手指发麻等症状;如果重度中毒时,皮肤、粘膜严重青紫,呼吸困难,抽搐,甚至昏迷,休克。出现溶血性黄疸、中毒性肝炎及肾损害。可有化学性膀胱炎。眼接触引起结膜角膜炎。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伴有轻度紫绀、贫血和肝、脾肿大。皮肤接触可引起湿疹。

    由于苯胺可以经由皮肤吸入体内,所以,从事苯胺生产岗位的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耐油橡胶手套。防毒物渗透的工作服一定要经过防水防尘试验,即淋雨试验,橡胶手套要经过耐油性试验。


相关评论
特产资讯
    该栏目下无二级栏目
农民日报数字报 法制焦点调查 中国农业信息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网 农业部 诚信网站 中国农业部 农业信息

中国三农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监督电话:010-52870116

传真电话:010-58126706 新闻纠错邮箱:shensu12315@126.com QQ:358914200

京ICP备050683733号